借融入长三角之东风 打造池州产业升级版-k8凯发官网入口

借融入长三角之东风 打造池州产业升级版
来源:民革池州市工委 2021-07-23 12:25:28 责编:奚正喜 王悦 朱磊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池州“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发展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池州“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池州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经过认真调研,建议借融入长三角之东风,抓住“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打造池州产业升级版。具体如下:

坚持创新发展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进入新发展阶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是池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必须坚持两手抓。

一是筑链。围绕实施“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三大培育工程,建立和完善半导体、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非金属材料、装配式建筑、新型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链长制”,制定招链、引链、补链、固链一系列制度机制,将“链长制”纳入党委政府综合考核。从国内和国际、上游和下游两个维度出发,善于补链、固链,对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企业给予重奖。

二是建群。重点抓好半导体产业、镁合金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高度重视“招大引强”和“产业配套”,瞄准具有互联网 特征的创新性企业,采取财政奖补、社会参与、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形式,借鉴“风投”模式,选育一批潜力较大的“单打冠军”“小巨人”等,大力培育行业“独角兽”。

坚持转型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针对传统产业“体量偏小”“结构不优”“技术落后”的现状,坚持两升级。

一是产业内在升级。加大5g商用基础设施投入,结合智慧城市、智慧政务体系建设,完善5g各应用场景准备,为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建设插上“翅膀”。依托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原始创新和技术研发奖励基金,对上争取各类技术产品认证和科研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和监管,为互联网经济、新技术应用提供宽松环境,鼓励互联网企业在池设立研发中心、区域中心、项目中心,承接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外溢项目。

二是发展模式升级。针对新经济业态去中心化、分布式、交互式特点,结合非金属矿、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现状,改变传统的卖资源、卖产品模式,采取“资源换投资、产品换渠道”形式,引入央企和头部企业共同投入、共同发展,加速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实现互利多赢。

坚持特色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针对“三农”基础不稳、融合不够、产业不强的问题,坚持两融合。

一是促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评选星级农家乐、星级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解决其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困难。优化互联网直播、电商销售等体验,从“赔本赚吆喝”向“线上线下联动”转变,打造“农旅”复合型经济样板。大力支持回乡人员创业和就业,鼓励实体企业、小微经济扎根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教育、医疗条件。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政策兜底,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促进“文旅”融合。稳住针对旅游经济“后疫情时代”与“需求侧管理”新形势,持续打好“九华牌”“文旅融合牌”,巩固佛教商业化整治成效,强化九华股份上市公司牵动作用,发挥九华山“引流”作用,增强“山城一体”旅游联动。转换旅游产业竞争赛道,从传统山水观光游向沉浸式、体验式旅游转变,借鉴横店、方特模式,适时打造一批文旅综合体,提升吃、喝、游、玩、乐、购体验。提升旅游城市内在品质,鼓励企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建筑遗产、地理原产地产品等,增强旅游品牌建设后劲。

坚持开放发展

提升产业外向度

针对外贸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聚焦产品结构单一、目标市场单一、营销模式单一等症结,坚持双循环。

一是畅通外循环。立足疫情防控新常态,加大医疗用品、精细化工、机电产品外贸市场拓展力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联系,选取部分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贸易联络机构,打通池州制造“西进”路径。发挥池州竹木制品出口优势,开发新型竹吸管等产品出口。

二是联通内循环。统筹内外两个循环,着眼国内消费升级,适时“出口转内销”,推出消费券等措施,扩大池州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大对外贸产业扶持力度,采取出口退税、融资担保等措施,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开拓国际市场的予以奖补。

坚持融合发展

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针对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和外部环境瓶颈,坚持两优化。

一是优化要素支撑。加强金融产品供给,采取财政配套奖补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合规放贷,加大支持重点项目、小微企业力度,化解不良债务,剥离不良资产,降低融资隐形成本。与部分国有股份制银行、地方金融机构开展共建,争取“两新一重”项目融资和再担保,放大融资效应。强化交通支撑作用,以过江通道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水陆港航”同向发力,争取现有路网、航线加密。支持包机和境外旅游,加快机场及其周边设施更新升级,提升九华山机场能级;大力发展“水陆空”联运模式,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二是优化环境支撑。借鉴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维护池州好山、好树、好水,对因重大项目、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形成环境影响的,从高征收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用好国内碳交易市场,加大现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力度,争取实现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多余排放指标参与市场化交易,提升减排经济价值。深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采取奖罚并举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开展居民小区、自然水域、地质灾害等环境治理;落实长江“十年禁捕”,书写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新篇章。


来源:民革池州市工委

编辑:奚正喜 王悦 朱磊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