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江水-k8凯发官网入口

愿为江水
来源:万以学 2024-04-22 15:47:40 责编:奚正喜 桑士宣 何怀光

我们继续进行长江文化考察的行程。由东向西。

机翼下,成都平原坦呈着它的本色相。它形象直观展示着什么叫沧海桑田,什么是天工自然与人文力量完美的结合。这曾经是个盛满水的大盆地,如今万顷碧波已化成田畴阡陌。大地平整如画。数不清的被葱茏树木包裹的城镇村庄和白色屋瓦,如同万千岛屿和靠岸停泊的帆船,随意飘浮在凝固的水面上。当然,它的精魄仍然是水,弯曲蜿蜒的河流及渠化河流,明镜般的湖泊池塘沟汊,把大地各个色块如同蜀锦一般密密织在一起。每个细节都清晰简洁,如同传统漆器的图案,粗看是平的乱的,细看都是层次分明精心布局的。

在空中,我分不清哪是长江,哪是岷江,哪是嘉陵江,哪是沱江,或其它什么江什么水。当我站在都江堰宝瓶口,脑子里也完全没有宝瓶口每秒多少立方水的流量概念。而只是感觉,它汹涌,似乎成都平原上的所有水流最后都汇集在这里了;它纯粹,自带高山雪水的那种特别的清澈清纯,仿佛“镕玉”,晶莹润泽,它是在平移滑动,而不是在淌水;它充满势能,有力量有信心越过高山平原,润泽万物,千里万里,将自己送到遥远的大海。

教科书告诉我,长江源出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那里有巨大的冰川,储存着用之不尽的固体水源,冰川沿着山谷缓缓向下移动,并发育成沱沱河、当曲、布曲等江源水流。这些江源河流汇合起来成通天河,然后是金沙江,直到同岷江汇合之后,才开始叫长江。但我仍愿意与古人一样,将岷江视为长江的源头。

长江是天生自然的,它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存在,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沱沱河等自然是长江的正源。长江更是历史文化的,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皖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展示的都是人类认识长江、改造长江、利用长江、保护长江、与长江共存亡同进退的时间刻度,岷江处于长江上游,自不妨视之为人文长江的源头。长江还是人类精神的,它不可仅凭人的逻辑把握,更需要人类的精神、情感来把握。“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传习录》)。自然长江养育人的身,人文长江浸润人的心,精神长江提拔人的灵。不了解这些,对长江的理解就会模糊。

观看和凝视,是解锁无穷尽藏的自然世界与短暂局促的有涯人生矛盾纠结的法门。

透露玄机的是文字,它将长江的流水凝结,逝去的人物鲜活。首推的是楚,老、庄、屈原、宋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成目,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接下来是秦汉,司马相如、杨雄、桓潭、王充......,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澹乎自持,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接下来是魏晋,陶渊明、谢灵运、刘勰、王羲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接下来是隋唐,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陈子昂、张若虚......,诗歌人物根本就数不过来,山尽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沉身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我而涕下。接下来是宋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姜夔......,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接下来是明清,杨慎、方以智、徐霞客、李时珍......,长江天际落,远客峡中归,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接下来进入近代,革命家、军事家、企业家、新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如过江之鲫,集天下英豪,焕发无限魅力。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胜步,今日得宽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当然还有青铜器,它立体形象,通贯长江东西,融铸古今。长江流域的鼎、罍、盘、尊、匜、壶、钟、剑、戈、钺,都是在似与不似、通与不通、统与不统之间。但上游巴蜀,似乎更多的是神器,叠床架屋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通天连地的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天地不绝,天人感应,深藏着的是人类对天地神祇的无比虔敬;中游汉楚,更多的是崇祖敬君的器物,敬天承运,祭祀礼乐,钟鸣鼎食,把最好的礼物贡献给自己的祖宗、先圣、君王;下游吴越,丹阳炉火照天地,吴钩越剑,更多关注人的现世生活、生存,甚至留下了精工铸造的大师姓名,如公冶父、干将、莫邪和失蜡法、焚失法等技术名称。

神树,鼎尊,剑戈.....这是长江上、中、下游有意识的合作分工吗?这是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的地域表征吗?这是天神、巫觇、王权、庶民的权力递次延伸吗?这是玉璋、朝笏、名帖的礼仪礼节演化吗?这其中真有简单的时间先后交替次序吗?或许,今人那种单程的、线型的思维,根本不足以分析古人,感受长江。

站在都江堰南桥上,俯身凝视着澎湃而过的江水,瞬间有失去意志的感觉。

当我们再度回到成都机场时,漫天正淅沥地下着春雨。晶莹剔透的大颗大颗雨珠落在新绿的树叶上、草坪中,落在大地上、江水中。迷迷濛濛,云蒸雾罩。它们将汇入岷江,最终都将汇入长江,汇入大海。然而这并不是它的单程旅途。天造长江,整个长江都处在所谓“哈得勒”环流带,温暖潮湿空气从赤道上升,升到对流层,在北纬30度线上下沉,给30度线带来循环的气候变化和充沛的雨水,造就着无数的自然和生命的秘密和奇迹。这也意味着,这雨,会经过大江、经过大海、经过大洋,会再次、多次、无数次地莅临这里!天佑长江!

我们正在北纬30度线上,沿着长江从西往东飞。舷窗外,浮云如长江的水花般掠过。

高山流水,与尔同行。愿为江水,与君重逢(《命运》)。在每个时刻、每个地点,始终与你相见相伴,方“不废江河万古流”。

手机上的古琴、笛、陨、箫合奏的《归来》,不知觉间已转换成钢琴、萨克斯、铜号协奏的《存在》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青山,融入长江,追随大气环流浮沉,任意切换固体或液体状态,或为不错的想像。

“江水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万以学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