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建:建议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政策-k8凯发官网入口

合肥市民建:建议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政策
来源:合肥民建 2024-04-15 14:40:31 责编:郑亮

近年来,创新驱动合肥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与引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紧迫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学习长三角、大湾区等先发地区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的经验做法,针对合肥市目前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合肥市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1.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攻关机制。加快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探索运用“任务定榜”“前沿引榜”“企业出榜”“需求张榜”等竞榜模式,依据科技攻关的任务类型和创新主体匹配不同的攻关模式。鼓励支持在江浙沪、粤港澳等先发地区的科技人员或企业参与揭榜。实行首席专家“挂帅”负责制,对“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关键节点开展阶段性考核,引入项目立项“军令状”制,揭榜方与发榜方、相关责任方签订“军令状”,明确各方责任。

健全“团队控股”运行机制。学习江苏省经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个市场化轻资产研究型运营公司为辅,新型研发机构小投入、持小股,地方园区大投入、持中股,人才团队低投入、持大股的“团队控股”模式。加快实现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即运营权、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给予项目团队,运营资金的增值部分按股权分配的方式,加快推进技术成果向市场价值转化。

实施“拨投结合”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探索实施“拨投结合”模式,即先期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给予资金支持,在项目进展到市场认可的“里程碑”阶段进行融资。若项目成功,则将前期社会融资时支持资金转换成公司股权,参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或退出;若项目失败,则课题结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研究氛围。

2.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探索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借鉴湖北省理念,围绕科创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创新需求和发展实际,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支持计划和支持举措。例如在种子期,支持天使投资发展;在初创期,支持企业加速器建设,鼓励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马争优”,开展“科技人才服务企业行动”等行动。在成长期,支持企业开展重点技术研发,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金融滴灌等。在成熟期,聚集项目、人才、金融、国际交流等多方资源加快企业研究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

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围绕区域规划布局,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学习并实践“免申即享”新模式,引进一批优质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提出遴选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队。设立中小企业创新的专项科技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申报。

强化“一区一机构”的支撑服务。学习广州市“一区一机构”的做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和“陪伴式成长”。加快构建“数字化系统 科技服务机构联盟”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和服务深度融合,强化线上 线下结合的“全流程管控 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型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网格化服务全覆盖。整合并搭建科技企业培育库,为各区支撑机构提供核心数据资源和企业线索,引领全市专业科技服务人员深入企业“家门口”宣传发动、培育跟踪、申报指导、政策送达等高质量创新服务。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学习浙江省转移支付的成功做法,一是探索“先用后转”方式,即科技成果向企业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同时,加快配套性建立“用后转”交易规范标准,编制制式协议合同,帮助交易双方系统预知权益和风险。二是支持“以需定转”,体系化构建高校院所和社会化中介机构服务网络,鼓励引导技术转移人员挖掘真需求、解决真需求,建立中介服务利益分享机制和积分评价机制,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合作生态。

关注卡脖子攻关专项后续权益问题。健全法律体系,加快出台相关专项制度有效解决好卡脖子攻关专项后续产业化权益等问题,建议支持下游企业在相关资质审核后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国家出钱支持下科研攻关成果的后续产业化权益,避免出现“低成本转移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与“高成本转移难以在市场上具备充分竞争力”的两难境地。此外,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或加强现有执法机构的力量和能力。

支持“政产学研金”飞地孵化器投用。借鉴天津市的做法,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产、学、研、金多方主体,由政府给予载体支撑和入孵企业政策支持,高校负责项目导入,企业提供产业场景赋能,金融机构给予社会资本及有关金融资源支持,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孵化器运营管理,共同推进孵化器建设。支持各方在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度、长远的合作,深度探索“投资 孵化”模式。

4.引育用留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多渠道拓宽引才途径。学习厦门的经验做法,整合政府、企业和市场化资源,加快成立安徽省引才联盟开展抱团式揽才行动,鼓励联盟成员企业之间互相“搭车”“搭桥”。推广直播带岗引才模式,就求职者重点关心的问题实时互动,实现人才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借助本地官方微信公众号、朋友圈、邮件、网站等线上工具,在线推介合肥人才政策、发布招才信息、提供引才服务。

健全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高校院所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以高校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和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合作导师,联合培养满足新兴产业、特色主导产业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提高青年人才担任重大课题和任务负责人的比例。增加青年基础研究基金,探索对有潜力的青年人才稳定资金扶持的办法。

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减少考核频次,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周期考核评价。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对于探索性强、风险高的科研项目,制定明确的准则和标准,确保科研人员在尽职过程中不会受到过度追责。为科研人员提供培训、研讨会等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合肥民建)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