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汪建中:​ 打造光伏产业新优势 培育安徽“双碳”经济新引擎-k8凯发官网入口

【声音】汪建中:​ 打造光伏产业新优势 培育安徽“双碳”经济新引擎
来源:江淮时报 2023-01-12 22:11:19 责编:曹昱 朱媛

  汪建中委员发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双碳”战略深度融合,催生了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业已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生力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制造业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纲,制造业中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立光伏产业生态,打造大尺寸硅片、电池等压舱石。近年来,安徽光伏异军突起,连续几年营收增长超50%,去年前三季度达到101.5%,中国光伏大会连续两年在滁州举办,继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十分必要。

  安徽光伏产业近几年发展令人刮目相看,但也还存在短板:成本上,用电高于西部,运费高于沿海;承接上,能耗指标约束,老企业产能需释放;配套上,装备制造企业缺少,研发中心、检测平台缺少;保障上,难招引、难留住高端光伏人才。实现从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到推广应用整体跳变和跃迁,“十四五”末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4000—5000亿,还需构筑光伏发展新生态。

  为此,建议:

  1.立足于本,放大产业根基优势。目前,安徽光伏集聚了一批头部企业,2021年全球光伏企业营收20强中,安徽占12位,仅滁州今年产值能过千亿,占全省半壁江山。安徽光伏玻璃日熔产能将达到4.2万吨,占据全球总产能的53%,这是安徽看家的优势。组件寻玻璃而居,支持现有光伏玻璃企业释放、扩大产能,就是加长我们的竞争底板。

  2.立足于抢,加快顶层设计谋划。面对跨界企业入局光伏制造端以及国内扩产区域化布局的新趋势,“抢”才有可能在变局中抓先机,推动链式发展。安徽要及早应对,顶层推进: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破解头部企业能耗指标、用电成本的瓶颈,支持扩产,降低成本,应用鼓励。二是推动南北协同。皖中聚焦光伏电池、组件、辅材,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补、强、延、增;推动皖北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用空间,聚产业。三是培育安徽光伏生态。突出配套强链,应用拓展;物流降本,金融扶持;聚集人才,激励创新,让制造应用协同、区域互配联动,打造“四链”融合新生态。

  3.立足于快,瞄准关键环节发力。一是招引关键企业。光伏产业技术变革快、产品迭代快、装备更新快。顺应“三快”,今年要突出“三招”:招引新一代高效电池片企业,据预测,今年将迎来电池片技术升级的上行周期,n型电池将成为扩产主流路线,要组织强招;招引配套企业,鼓励“链主”型企业围绕电池片、组件,吸引胶膜、边框、浆料等辅材企业,落地周边、错位发展;招引装备企业,推动智能设备、新型装备、机加工一体化,提高“皖美智造”的光伏话语权。二是研究关键技术。目前,全省有106家省级以上的新能源科创平台。要用好这些平台,支持光伏头部企业在皖设立总部及研发中心,支持第三方光伏检测认证机构在皖建立分所,推动产学研检创一体化。三是激励关键人才。省级层面要在光伏高端人才供给、产教融合建设、人才良性竞争等方面,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和激励措施。梳理光伏领军学者、创新人才、科研团队清单,定向招引。对实验室建设的研发经费、人才引进等,给予补贴。

  4.立足于融,探索助力“双碳”路径。一是用活工商业光伏。拓展“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储能”“光伏+制氢”等应用场景,建设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开发新型智能产品,重点在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先行示范。园区要用活屋顶,据测算,规模厂房的屋顶电站,可满足企业近10%—15%的用电量,相当于电价打九折。二是用活“煤电+光伏”。皖北地区可利用采煤沉陷区、荒山荒坡等,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同时,对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改造,提升负荷调节能力,为光伏新能源消纳释放更多的电量空间。三是用活资源共享。建议省级层面梳理光伏应用场景资源,“一盘棋”开发利用,支持在我省有投资的光伏企业优先参与,更大力度推动智能制造和资源开发“比翼双飞”。

  (汪建中为滁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